横纹肌是哪些部位?解读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症

横纹肌是哪些部位?解读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症

随着暑期结束,高校新生纷纷迎来军训季。在这样的高强度训练中,运动损伤时有发生,特别是横纹肌的损伤。在最近的一次急诊接诊中,我遇到了一名正参加军训的18岁大一男生。他自诉“血尿”而就诊,经过详细检查后,意外发现其大腿部位出现了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的症状。

何是横纹肌?

横纹肌是骨骼肌的一种,主要负责身体的随意运动。它们因肌肉纤维呈现横纹而得名,广泛分布在全身的骨骼上,尤其是在四肢和腹部。常见的横纹肌位置包括:

1. 四肢肌肉:如大腿前侧的股四头肌和小腿的腓肠肌;

2. 上肢肌肉:如臂部的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

3. 背部肌肉:如斜方肌和背阔肌;

4. 腹部肌肉:如腹直肌和外斜肌。

横纹肌的损伤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健壮难题,其中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症就是一种常见的情况。

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症简介

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症是由于过度运动导致骨骼肌的损伤,肌肉细胞破裂,释放出大量细胞内成分(如肌红蛋白、钾等)进入血液循环,引发一系列临床症状。该症状的发生通常与剧烈运动、长时刻负荷或运动量过大的情况有关。

在接受治疗的患者中,大腿股中间肌出现明显的回声增强及肌纹理消失,表明肌肉损伤状况。这提醒我们横纹肌溶解症必须引起重视,尤其是在运动期间。

横纹肌溶解的风险与预防

横纹肌溶解最常见的表现为:

– 肢体剧烈疼痛;

– 茶色尿(肌红蛋白尿);

– 乏力及活动受限。

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导致严重的急性肾功能衰竭,甚至多脏器功能障碍。因此,军训或日常运动中,控制运动强度、合理安排训练规划尤为重要。

为了预防横纹肌溶解,我们应该:

1. 逐步增加运动强度:避免突然进行高强度训练;

2. 注重补水:运动前后适量补充水分,保持体内水分平衡;

3. 关注身体信号:如出现疼痛或其他不适,应立即停止运动,寻求专业指导。

怎样诊断与治疗横纹肌溶解

在怀疑发生横纹肌溶解时,超声检查是一种有效且无创的诊断工具。它能够直观显示肌肉的损伤情况,帮助医生评估病变的部位、范围及程度。确诊后,及时进行对症治疗,可以有效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了解“横纹肌是哪些部位”,以及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的相关智慧,将有助于我们在进行体育活动时更好地保护自己,确保健壮。在军训季,请大家务必注意运动安全,科学锻炼,确保健壮和安全。

文/李志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