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石菖蒲赞的赏析?
东坡二十九岁时,在山中第一次遇见一棵野生石菖蒲,突然如他乡遇故知,为之着迷,欣喜地称赞菖蒲为“千岁灵物”,为其捡石头蓄清水。
在窗明几净的书房里,与其中一个起写小楷,读《尔雅》;又像一位天真的孩童,兴致勃勃地把弄几案,发明有趣的附石法。
一棵普通的草,也可赋予它以灵气,苏轼对菖蒲的情感,可谓深重又绵长。据记载,东坡在贬官黄州期间,曾在慈湖山中取菖蒲数丛,用石盆养之。后由于要出差,陆路羁旅,不便照看,便将珍爱的几盆石菖蒲寄养在友人九江道士家中。
离去之时,万般不舍,还告诉九江道士,日后路经此地时,定要来探看菖蒲是否安好。
想九江道士得东坡居士探望还要沾菖蒲的光,也真是“人不如蒲”了。
二、石菖蒲赞写作手法?
鑫博还的写作手法是他经常用比喻的手法来写作
三、石菖蒲赞表达诗人的何情感?
王十朋
天上玉衡散,结根泉石间。
要须生九节,长为驻红颜。
“诗难于咏物,体认稍真,则拘而不畅;模写稍远,则晦而不明”(张炎《词源》)。就是说,描写客观事物专注于“形似”,没有寄托,便成为咏物而咏物;如果专注于“神似”,就流于隐晦。王十朋这首咏物小诗,借石菖蒲的高洁本质,象征自己的情操。咏物不失题意,重在取神,形似与神似结合似到好处。
全诗仅二十个字,初读似有浅露,无深长意味之感;细品之,其文气跌宕,语意层层深入,不失为佳作。作者没有着意描述石菖蒲的枝叶,而是把它比作天上落下的玉衡,便令它有不同凡俗的气质。作者虽未摹写石菖蒲的姿态,而它的冰肌玉骨却历历呈现在读者眼前。比喻极为贴切,毫无斧凿痕迹。
“结根泉石间”,直接描绘所咏对象。石菖蒲为观赏植物,节坚叶瘦,植于石盂,注入清泉,间以斑斓碎石培之,置于几案,最有雅趣。泉石,本指山水园林佳胜之处。《南史·陶弘景传》说“有时独游泉石,望见者以为仙人。”古人以伴泉石为雅行。石菖蒲结根泉石,清雅有节操。这两句紧紧扣住所咏之物,形神兼备,表现石菖蒲放逸傲岸的风度。
上面描写,竭力突出石菖蒲生长环境的清幽、洁静,以清丽气氛映衬石菖蒲的风貌,但环境毕竟是陪宾,诗歌的成败,关键在其主体。在三、四句,作者把自己的理想、人格和志趣,都寄托在所咏客观事物之中。
“要须生九节,长为驻红颜”,九节,为石菖蒲佳品,作者满怀热诚赞美石菖蒲忍受寒苦、安淡泊,与清泉为伍,不待泥土而生的灵魂。作者珍爱石菖蒲,精心培养,并希望它能成为九节佳品,为大众所怜惜,使它的红颜永久留在人间。
这首诗围绕石菖蒲,层层推进,赞扬石菖蒲的本性,深深地寄托作者的情怀。王十朋早有文名,却不得施展,只得在梅溪乡讲学。直到秦桧死后,才中进士。他为官清正,屡次建议整顿朝政,力图恢复,为主和派所忌。他希望石菖蒲“长为驻红颜”,便是明其心志,这是传统的咏美人香草以自寓的手法。
《石菖薄》一诗,精深蕴籍,耐人咀嚼,说理命意,出人意表。咏之而不泥之,寓意深而不隐晦,其中交织诗人的身世怀抱,殆无可疑。
四、民歌使用了何表达方式?
民歌使用了朴素、质朴、天然、直接、生动、深情等表达方式。由于民歌的创作和演唱都是贴近生活、贴近人民群众的,因此它的表达方式非常接地气、真诚天然。同时,民歌通常通过简单易懂的歌词和朴实动人的旋律,表达出人民群众的真挚情感、内心感受和社会现实。如果从内容上延伸,还可以说民歌借助了丰盛多彩的表现手法,如对比、比喻、象征、重复等,来突出表达的重点和感染力。而在演唱方面,民歌还借助了口吻、语调、心情等方面的表现手法,让歌曲更加有力地传达出情感和内容。民歌的表达方式既朴素天然,又深情动人,具有很强的群众性和时代气息。
五、社戏用了几种表达方式?
《社戏》是鲁迅先生一篇小说,选入中学课本,用了一下表达方式。
1.记叙:作者对人物、事件和环境所作的必要的交代和说明。影响:交代了何。(插叙就是补充说明了何。)
2.描写:指作者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和环境进行绘声绘色地、细致地描写与刻画。它包括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可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3.议论:记叙文中议论是以记叙为基础,对记叙的内容进行分析或评论。记叙文的有三种方式:先叙后议、先议后叙、夹叙夹议。影响:承上启下;统领全文;引发读者思索;点明人物或事件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影响。
4.抒情:作者在作品中抒发自己的想法情感。抒情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抒情;一种是寄情于人.
六、这篇科普文用了何表达方式?
科普文章用说明文的方式更容易让人领悟接受
七、安塞腰鼓运用了何表达方式?
运用了记叙的表达方式
《安塞腰鼓》开头和都描写了寂静的场景,这是前后呼应,为了以声衬静,正所谓“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开头是静悄悄的,也静成了“另一个星球”,这种猛然爆发和戛然而止的安排显然别是一番匠心。
它的直接效果是,主体部分由于首尾的安静变得更加火红、热闹、气势冲天了。
八、回延安用了哪些表达方式?
用了起兴的手法。贺敬之的《回延安》是一首以陕北民歌“信天游”形式写成的新诗。诗人以饱满的激情,回忆延安的战斗生活,赞颂延安的巨变,展望延安的未来,表现了作者思念“母亲”延安的一片赤子之心,抒发心中对母亲延安的眷恋。
九、灯笼运用了几种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议论和抒情
《灯笼》的作者吴伯箫在回忆童年生活的篇章里,流露着爱乡主义的情感。
爱乡主义是对祖国的一种深厚情感,一个民族的一种神圣美妙的心理情感,蕴藏于每个公民的情感全球之中。
这种情感集中表现为:对养育自己成长的祖国山河、文化、历史的热爱;关心祖国的前途和命运,把个人的命运同祖国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及对祖国的无限忠诚和为祖国的独立富强而英勇献身的灵魂等。我们每个人都要做一个爱乡的人。
开篇,作者叙写小时候喜欢火、光的情景,充满情趣,一下子就引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也为下文叙述喜爱灯笼做铺垫。
“连活活的太阳算着,一切亮光之中,我爱皎洁的月华,如沸的繁星,同一支夜晚来挑着照路的灯笼。”——作者将“灯笼”的光与“太阳”的光、“月华”“繁星”的光相提并论,强调了“我”对“灯笼”的情有独钟。
作者之因此如此喜爱灯笼,是由于灯笼寄托着祖父、母亲等亲人的慈爱和牵挂,也寄托着作者对亲人的感激之情。许多乡情民俗与灯笼结下太多的缘分,给作者留下很多美妙的回忆。灯笼为夜行人指路,温暖他人;灯笼记录、传承着家族历史;灯笼更使作者联想起古代将领挑灯看剑,抗击敌人的情景,激发爱乡热诚。虚写追慕古代名将挑灯看剑、塞外点兵令胡人不敢南下的业绩,作者借灯笼表达自己浓烈的爱乡主义情怀,也为后面的直抒胸臆做铺垫。
一段,作者已不再沉浸于回忆,而是超脱出来,表达悲壮激越的家国情怀,表现出自己要同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的担当灵魂。
文章由小时候喜欢的火、光天然过渡到灯笼,又由灯笼联想起亲人的关爱,通过对宫灯的想象,体验到了深长的历史况味,处,心情陡然一扬,引述历史上保家卫国的名将,表达自己做“灯笼下的马前卒”的誓愿。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情感由个人的情感升华为家国情怀的表达,情感也转而悲壮激越。现实,并大声疾呼,表达了爱乡的热诚。
十、刘禹锡的蝶恋花运用了何表达方式?
刘禹锡蝶恋花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抒情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有即景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这里用的应该是寓情于景(或者是借景抒情…)。表现手法:衬托、渲染、对比、抑扬、动静结合、正侧结合、虚实结合、象征、白描、用典。